阿尔山天气预报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文学作品Literaryworks

当前位置:阿尔山旅游网 >> 走进阿尔山 >> 人文阿尔山 >> 文学作品 >> 散文

大兴安岭诗话

发布日期:2013-11-07 编辑:aesljy 来源:阿尔山旅游网 点击数:80 [复制文章地址] [我要打印]
分享到:

绿围城

我不会骑马,我坐在越野车里想象着骑马在林区里奔驰的感觉。

进入大兴安岭森林从一个点到一个点,除了一线公路,前后左右都是绿色,只有深浅层次的不同。天似湛蓝的穹庐,笼盖在头上,无论一路趱行,还是左奔右突,都走不出绿色的围城。

途径阿荣旗,从毕拉河林业局所在的诺敏镇,到乌尔其汉林业局所在的小二沟,一路得诗四句:

嫩绿相遮老绿迎,不期深陷绿围城。

突围一发(头发的发)山悬路,呼吸天风是绿风。

这个诺敏河不知是不是五十年代话剧《春风吹到诺敏河》那个诺敏河,剧作者安波早逝,不见有人提起了。我又想起当年东北的剧作家孙芋、舒慧、崔德志,该都快七十左右的人,不知无恙否。

达尔滨湖

从毕拉河到乌尔其汉途中,游了达尔滨湖。据说这湖又叫松叶湖,其实沿湖多的是白桦,白桦后面才是大兴安岭遍生的落叶松、樟子松。水边蒲苇间杂着各色草花,认真地在处暑节气里开着最后的花,该结籽了。此湖都说有三百多公顷,我没有那概念,只觉水面空阔,乘船兜了一圈,上岸来发现不过是个角落,对岸倚着大兴安岭最高处摩天岭,仍然是〝望中遥〞。问船工,行船有没有污染,他说没有。

一湖带雨含烟水,几个寻船待渡人。

芳草萋萋能碍马,依依白桦自成林。

秋花烂漫藏秋果,白鸟翻飞入白云。

可惜杜鹃花事了,怒红梦火盼明春。

这里的杜鹃花事兴安杜鹃,还有个俗名“鞑子香”,冰雪中就零星绽放,到阳历五六月全盛期,沿湖岸边火山灰上,如火如荼连成一片。离阿尔山市区较近的杜鹃湖,且是因此而得名。但前几年那个5月13日,一场“干打雷不下雨”的雷击火把杜鹃湖边正开得旺盛的杜鹃延烧了一片,林区最怕雷击火了。

我看到北京中国地质大学田明中先生电传给阿尔山市国土资源局的一份《阿尔山市地质遗迹保护区概述》,其中提到达尔滨湖、杜鹃湖、乌苏浪子湖都属地址类型中的“堰塞湖”,是火山喷发的熔岩流堵塞河流形成的湖泊。历史上阿尔山地区的岩浆活动频繁而强烈,大致分为四个时期,最早在古生代即四点四亿年以前,最晚的在新生代,大约第三纪晚期至第四纪早期,也有六千五百万年左右了。达尔滨湖形成了多少年,我也没再追问,只在另一首韵文俚句中说,“亿万斯年”,“杜鹃犹忆火山喷”。

那个乌苏浪子湖没有去,那里打渔从未打上过雄性的鱼,有人说索性改名叫“母鱼湖”好了。这当然是玩笑。我意少数民族地区(其实汉族地区也一样)除非绝对必要,千万别滥改大小地名,把千百年来相沿地名中的文化历史内涵(在少数民族地区更加上民族特色)给改掉了。

石塘林

阿尔山的火山群里,天池也成群。天池,是古火山口形成的高位湖泊。长白山天池我没去过,新疆的天池我去过,这里的天池一样是高高的上与天接,水波不兴,周围草木倒影如印镜中,竟有海鸥飞翔,不知道是从哪儿飞来的。

走下天池山径的台阶,说去石塘林,以为是片树林,渐行渐觉公路两旁地貌有异,不是草地,不是黑土,竟是迤逦一路高高低低不规则的黑色岩石,待下车走进这崎岖不平的乱石丛中,才知道这是地质学上所说的熔岩台地,多少千百万年前火山迸发的岩浆,化为今日凝固的黑涛石浪,依然起伏着,追逐着,这是我从没见过的景观。

不如借用阿尔山市委宣传部王福森先生写的一段介绍,比我浮光掠影的印象说得周详准确:

整个火山群有如五十余个火山锥,其中最大的一个是阿尔山的摩天岭,海拔一千七百一十一点八米,相对高高度六百米。它是由玄武岩、质浮岩和火山渣组成;山顶有巨大破火山口,形如半环,是一个喷发中心,山的坡度在四十度以上,山体已为森林覆盖,熔岩流充满了它西侧的一些山间盆地和沟谷,在大黑沟一带形成了长二十公里、宽十公里的石塘地貌,称为“大黑沟玄武岩”。裸露的火山岩分别成绳索状、涟漪波和垅状,表现多气孔。常有熔岩堆积的小丘和深浅不一的洞穴以及熔岩盆地和石塘峡谷。

走在石塘林里,时刻留心每一步落脚点,别踩歪了,别踩空了,这些熔岩冷却崩解化成的岩石,时而陷落、时而突起,可都披着灰绿相间的苔藓地衣,用手撮起一团平珠藓,比高寒草原里的干枝梅更加细碎,更加精致,但无枝干,也不见根株,该是真的只凭餐风饮露延续着顽强的小小生命。有一种落叶松,偃伏在地,叫偃松,长达数丈,许是平常的松籽落在这片熔岩上,在百万年间为适应环境,就学那虬龙随势蜿蜒。石缝里还生长出高山桧柏和金老梅---满族入关时在建筑、器皿以至衣物上,都曾经以它为简洁的装饰,想必在关外山林驰骋的岁月,是与这种简洁的花枝相熟相伴的吧。

石塘林里似有路似无路,走着走着,天阴难辨方向,侧耳倾听,连一声公路上的汽车喇叭都听不见,迷茫中仿佛误入了亘古的天地玄黄。但再一想,那火山的喷发必定伴随着烈焰、火光、气浪、轰隆的巨响,即使没有动物的号叫......绝不会这样的寂静无声。

谁能说得清地老天荒是一副怎样的景象:

深思地老接天荒,珠藓针松漫石塘。

今日嶙峋余傲骨,当年炽热不寻常。

 

【作者简介】邵燕祥,当代诗人、作家,历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诗刊》副主编,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著有诗集《到远方法》、《在远方》、《迟开的花》,有《邵燕祥抒情长诗集》。曾于2002年8月到阿尔山,以下两篇文章选自其游记散文集《出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