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山天气预报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人文阿尔山history

当前位置:阿尔山旅游网 >> 走进阿尔山 >> 人文阿尔山 >> 民俗文化

阿尔山林区习俗

发布日期:2013-06-12 编辑:admin 来源:阿尔山旅游网 点击数:362 [复制文章地址] [我要打印]
分享到:

一、婚庆

解放前,阿尔山林区婚姻沿袭着东北传统习俗,男婚女嫁必须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当户对,六合之礼,且早婚较多。婚礼仪程繁琐,说媒提亲,并问清女方年庚八字,还要请算命先生捏算。订婚后便筹备彩礼给女方,俗称“过彩礼”,然后选择吉日成亲。置办酒席,讲究大操大办。新婚之夜,要闹洞房,吃“宽心面”、“子孙饺子”。婚后三天回门。

解放后,阿尔山林区彻底废除婚姻包办制度,实行婚姻自主,婚礼仪程也发生了变革。一般选择节假日,通知亲友。大喜之日,男方用车迎接新娘,由主持人代表主家说明情况,说一些喜庆祝颂的话,宣读结婚证书,新郎、新娘互佩喜花,交换结婚纪念品,领导或来宾祝辞,新郎、新娘向主婚人、证婚人、来宾、亲友敬礼。遇到同辈的年轻人,便要新人介绍恋爱经过,表演节目,接着便开宴待宾。席间,新娘、新郎依次敬酒,受礼者便又有一番祝辞。

80年代后,集体婚礼也成为阿尔山林区常见的新式婚礼之一。集体婚礼多由单位或群众团体等组织,参加婚礼的年轻男女几对、十几对不等。婚礼多在一般节假日或者其它纪念日举行。地点由组织者统一安排,大多宽敞、明亮,装饰华美、典雅,也不大吃大喝,只备一些烟茶、糖等,既不失传统婚典欢快喜庆的气氛,又简明雅致,经济易行。

旅行结婚也是很受青年欢迎的婚礼形式。临行前,亲人团聚,开一席家庭便宴,新郎、新娘便踏上旅程,到选择好的风景名胜去旅游观光。旅途中,新婚夫妇互相体贴照顾,倍觉温馨幸福。观光名胜、游览古迹、恣情山水,即可领略万物,陶醉于无我的爱中,又能增长见识、陶冶怡情。

传统婚礼大多大操大办,大宴宾客,鲸吞龙饮,耗资耗力,得不偿失。一些人在婚姻问题上,大要彩礼、大讲排场、随礼钱也随之水涨船高。另加什么“离娘肉、改口钱、压车钱”等等,名目繁多,变相要钱,已成为社会公害之一。

二、生育

在阿尔山林区,生育为民间大事。新生儿诞生后,立刻挂出诞生标志(门上挂红布条),除前往亲友邻里家报喜外,生子之家还要用各种礼仪活动来庆祝这一大喜事,向新生命献上许多诚挚的祝福。自诞生之日一直到婴儿周岁生日的一年之内,在三天、满月、百天、周岁都有礼仪活动。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的实际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儿育女时,传统习惯仍在沿用,“报喜、下奶、吃喜面”等。产妇在月子期间,亲友纷纷送上鸡蛋、红糖、白糖、挂面、小儿套装等,以示庆祝新生儿出生。

三、乔迁

随着林区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乔迁之喜已不如以往倍受重视。现今乔迁,一般搬家时间选择在星期天,人手方便,也有鸣放鞭炮以示庆贺。搬迁之后,宴请朋友,俗称“燎锅底”,或招待邻里,以示和睦相处。

四、丧事

阿尔山林区因无火化设施,均实行土葬。

一般丧事程序,人死前,将衣服穿好。咽气后,尸体仰面朝上,四肢并拢伸展,一般认为,这是睡眠的姿式,意为让死者平稳安睡。停丧日期为三天,也有当日安葬的。出灵前,用席子遮阳入殓,用棉花沾酒洗五官,亲者瞻仰遗容。出灵,也叫送殡,长子跪于灵前,灵车一动将葬盆摔破于地,亲者手持花圈于前,开赴墓地。新中国成立后,移风易俗,破除迷信,丧葬仪式从简,但某些习俗仍续沿用至今。

上一篇:林俗文化节
下一篇:蒙古族礼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