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山天气预报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旅游资讯news

当前位置:阿尔山旅游网 >> 旅游资讯 >> 景区资讯

阿尔山旅游业“火”起来

发布日期:2014-10-29 编辑:aesnews 来源:林海日报 点击数:414 [复制文章地址] [我要打印]
分享到:

 编者按   8月6日,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在阿尔山林区视察调研时作出重要指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把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讲话和指示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提高思想认识,把握大好来势,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折不扣地把总书记的讲话和指示精神落到实处。
      为贯彻落实王君书记视察阿尔山林区重要讲话精神,森工集团(林管局)党委宣传部组织林海日报社与大兴安岭电视台的记者奔赴阿尔山林区,深入挖掘阿尔山林区自2012年停伐以来,在旅游发展、产业转型、民生改善等各项工作中取得的成就。
      从今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真实地反映阿尔山林区发生的变化,以飨读者。

“阿尔山自然风光四季都很美”、“阿尔山的旅游业一定会火起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赞誉让阿尔山人坚定了依托美丽的自然风光持续发展旅游业的信心和决心。
       “要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要完善阿尔山景区基础设施,加强景区管理。”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的要求,为阿尔山旅游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时隔7个月,沿路回溯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地方,感受阿尔山发展旅游业带来的变化,不能不感叹:阿尔山的旅游业真的“火”了起来!
       用一组数据来说话:截至目前,大兴安阿尔山旅游公司2014年接待旅游人次已逾60万,旅游营业收入突破6000万元,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人数最多的一天超过了1万人,当天营业收入达到190多万元,旅游人数、营业收入等均创历史新高。
       如今,“森林旅游”已然成为阿尔山发展的关键词,阿尔山人誓让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让阿尔山的旅游业真正火起来,职工群众真正富起来。

一个顺应潮流的判断,一个恰逢其时的决策,森林旅游业作为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顺势而生,催动的是新形势下“科学发展”的求索

阿尔山林业局从上到下都在算这样一笔帐,即一棵树和一米木材的价值。
      “阿尔山林业局停伐前的木材产量是5.13万立方米,如果每米木材能卖到800元钱,采伐收入能达到4000万元,而今年仅旅游营业收入就突破6000万元。”这是阿尔山林业局管理者的“帐单”。
      “以前我伐木,记忆里最多的一天能挣200多元钱,一个月平均两三千元钱,现在我40天挣20万元,一天平均5000元钱。”这是阿尔山林业局天池林场职工梁忠臣的“帐单”。
      “一棵树创造的是无限循环的生态价值,而砍倒了就只能创造单次的木材价值。”阿尔山人的“帐单”越来越精明。
       阿尔山是林区开发建设最早的地方。“一木独大”曾是阿尔山局的产业特点,建局初期,林业局木材产量达43万立方米,天保工程实施后木材产量削减至5.13万立方米,林业局发展的优势在木材,发展的支柱也在木材。
        2012年,对阿尔山林业局来说是记入史册的一年。
       这一年,阿尔山林业局实现全面停伐,不光主伐停止,抚育伐同样停止,每年5.13万立方米采伐限额一举归零,自治区财政每立方米补偿1000元。这和国家随后在黑龙江国有林区实施的补偿政策和标准完全相同。
        全面停伐,对于阿尔山林业局而言,并非仅是一次发展战略的调整,更是一次发展观的考问。
       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上天对林区的馈赠,而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西南麓的阿尔山林业局无疑是上天的“宠儿”,拥有火山天池、地热温泉、森林草原、边境口岸等丰富的旅游资源。
       然而,坐拥优越的区域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阿尔山旅游业却曾遭遇过“不温不火”的尴尬。如何将“木头经济”转变为“森林经济”,开发利用好丰富的旅游资源,将潜在的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旅游优势和经济优势,阿尔山旅游突围之路又在哪里呢?
       在危机与压力的“倒逼”之下,经过仔细调研和思索,阿尔山林业局高起点规划了一幅旅游发展蓝图:以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将阿尔山旅游区建设成国际温泉疗养中心、国际会议论坛中心、国际冰雪运动中心、国家休闲度假中心、国际生态旅游中心、国家火山科教中心,为林区转型经济培育出新的增长点。
       思路一变天地阔。仍是2012年,大兴安阿尔山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顺势而生,并成功完成了工商登记工作,全面负责阿尔山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而资源仍由林业局管护。
       2013年,林区顺应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要求,响亮地提出要着力建设“五大基地、三大龙头”的发展目标,“建设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作为一项重点工程被写入林区发展战略。而阿尔山林业局作为林区重点打造的旅游圣地,成为林区南部板块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主角,站到了发展舞台之上。
       “无论是阿尔山的资源禀赋,还是发展实践,都证明了阿尔山适合做的就是旅游业,独木支撑的年代早就已经成为历史了。”大兴安阿尔山旅游公司的一位管理人员如此感慨。
       此时,阿尔山已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在这片绿色的土地上风生水起。

一个个“量体裁衣”的策划,一系列因地制宜的实践,森林、火山、温泉的自然雕琢,催动的是新形势下“生态观”的探求

 “妈妈快看,小松鼠!”
        一声孩童惊呼,正在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杜鹃湖景区观景亭休息的十多名游客的目光“唰”一下都集中在一只正在“偷食”的小松鼠身上。它旁若无人的跳到围栏上,又跑到桌子下,一会儿又钻到木板的缝隙间,捡起掉落在地上的松子和果壳,双手一捧津津有味地吃着。原本各自休闲的游客此时注意力全放在了它的身上,手机、相机冲着它猛拍,而它像个“大明星”,不躲不怕,尽情地展示自己憨态可掬的样子。
        此时,观景亭安静地只能听到小松鼠剥嗑松子和相机快门的声音,秋阳在湖面洒下缕缕金丝,随着微波轻漾,湖边热闹却安静。
        “这就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吧。”来自上海的王女士和丈夫是第一次带儿子看大森林,一家三口都很高兴。“没想到在这么多人的景区还能看到小动物,我儿子非常兴奋,松鼠都跑远了,他还不舍得收回目光呢。”
        “生态旅游概念的提出,让我们意识到要保护好绿水青山,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发展优势,绿水青山也能转变成金山银山。”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客服中心后勤经理郭鹏颇为感慨。
         生态,是阿尔山旅游产业的“生命线”。所谓生态旅游,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在这一点上,阿尔山林业局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按照生态保护优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在不干扰自然风貌、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的基础上进行发展。
        大兴安阿尔山旅游公司核心景区是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内拥有各类型的原生态景点数十个,已开发的景点有天池、三潭峡、地池、石塘林、杜鹃湖、驼峰岭天池、大峡谷、龟背岩等十几个。就拿杜鹃湖来说,景区内铺设的栈道、景观亭都是就地取材,木制而成,栈道两旁不时有温馨提示标牌,要游人爱护环境,让游人既体验了与自然的融合,又不破坏生态环境。
        今年,69辆景区环保观光客车的正式运营又是阿尔山生态游的又一“力作”。“环保观光客车在旅游旺季3分钟一辆,设置的8个站点囊括了公园里所有的景区,运营方式类似于城市公交。”大兴安阿尔山旅游公司客运公司主管车辆的负责人刘静卉对记者说,环保观光客车的运营既方便游客观光游览,又减少了车流量太多或随意停车而带来的交通危险和生态隐患。
       “我觉得这个观光客车真的很方便,像我们外地来的游客都不认识路,但坐这个客车,出行方便又有景点介绍,让我们可以更放松地与大自然接触了。”一位刚下客车的北京游客高兴地说。
       2011年,阿尔山景区荣获“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区”;2014年,获得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荣誉的取得并非偶然,仍是这片山林,从“砍树”到“看树”,从“卖木头”到“卖风光”,阿尔山人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其中转变的并不仅仅是一个字或一个词,而是阿尔山人立足于生态保护的发展理念。
        如今,阿尔山林业局干部群众已有这样的共识:良好的生态与动植物资源,正是阿尔山最宝贵的资源、最大的财富。

    一项项掷地有声的举措,一个个蓄势勃发的项目,旅游业聚集的大量人气财气,催动的是新形势下“致富观”的探索

“生活真是越来越好啦!”在阿尔山林业局天池林场,梁忠臣一家从2007年起经营家庭旅馆饭店后,收入越来越可观,今年赢利突破20万元。
        梁忠臣是天池林场职工,在山上干了一辈子,当过采伐工、归过楞、集过材、清过林。林业局全面禁伐后,梁忠臣放下斧锯“转行”当上了林场的库工,一到旅游旺季就带着媳妇和儿子儿媳经营他的“广源度假山庄”。“今年是我这个山庄生意最好的一年,旺季的时候每张桌都得翻台,那还是有吃不上、住不上的游客失望地离开。”梁忠臣边收拾着他刚采回的野生蘑菇,边对记者说。
        今年,阿尔山旅游旺季时,火山天池、地热温泉、森林草原、边境口岸,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的脚步。景区每每一床、一餐、一票难求。
       在阿尔山林业局,像梁忠臣这样靠发“旅游财”而实现致富的林业职工还有很多。就拿天池林场来说,这里曾经因远离局址,就医、就学、生活条件差而成为“移民林场”,林场住户经济条件好一些的都搬到了山下,人口数量年年锐减,一百元、二百元就能买一间房子。但自从阿尔山发展旅游产业,天池林场“扬眉吐气”了起来,而当初大多因经济条件差而留下的职工,都成了发展家庭旅游经济的大户。天池林场主任宁晓秋说:“天池林场有102名职工,搞家庭旅游经济的就有30多户,大家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
        自2006年景区开始建设以来,阿尔山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达到23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7亿元人民币,带动相关产业实现产值数十亿元。“走旅游路、吃旅游饭、发旅游财”,正逐步成为广大林业职工群众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旅游产业的富民强企作用越来越明显。
        而森林旅游业的开展,不仅增加了林业职工的收入、改善了职工群众的生活条件,也有利于保护、传承、弘扬林业生态文化,加快深山里的林业企业对内对外开放流通,为林业职工群众创造创业致富的机会,更加有效地推进阿尔山局转型发展、富民强企的步伐。 

一次次全媒体的倾力打造,一场场宾朋纷至的光影之旅,旅游品牌知名度的速度唱响,催动的是新形势下“生态文化”的弘扬

“要把阿尔山景区真正打造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景区,只有森林观光旅游是远远不够的。”面对新时期旅游发展的要求,阿尔山人明白,要让阿尔山成为最令人向往的休憩休闲度假基地,打好“生态牌”的同时也要打“文化”牌,在挖掘弘扬火山文化、温泉文化、蒙元文化、林俗文化、冰雪文化上作文章。自此,一场“文旅联姻”战略在阿尔山景区强势铺开。
       山水与文化水乳交融,历史与现代相得益彰,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就要把阿尔山的多元文化效能发挥到淋漓尽致。基于此,大兴安阿尔山旅游公司组织创办了报刊《阿尔山风景线》,出版了《阿尔山童话》、《走进阿尔山》,编撰了《玩转阿尔山》,编制了《阿尔山旅游指南》、景区风光片、宣传折页、导游图等旅游文化产品。
       “阿尔山旅游生态文学笔会”、“美丽大兴安、神奇阿尔山”摄影大赛、“呀诺达”杯中国优秀景区摄影大赛优秀作品巡展、林区“大美兴安”摄影展、“内蒙古大兴安岭金秋摄影节”、杜鹃节等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让阿尔山用艺术形式与人文内涵相结合的方式为世人奉献了一场场“影像盛宴”、一次次的文化之旅,使阿尔山旅游形象得到极大提升,知名度、美誉度越来越高,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传播文化。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让我们进一步挖掘出了自己的比较优势,找准了自己的特色定位。”阿尔山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走过昨日的辉煌,阿尔山旅游业积极迎接下一个宏伟的目标。“下一步,大兴安阿尔山旅游公司有四大目标要去实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旅游公司谋划上市、世界地质公园创建、智慧旅游景区创建,我们正在向这四大目标奋进。”大兴安阿尔山旅游公司从上至下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事实上,这四大目标在国家、自治区及森工集团(林管局)的大力支持下,正在稳步推进,成效显著,阿尔山人翘首以盼。
       阿尔山旅游业犹如春雨滋润中的竹笋,可听见那拔节劲长的声音。(记者●郭卫岩 赵佳佳 李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