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游胜地阿尔山地区,至今仍可以随处看到日本侵华战争期间留下的种种印记。它时时警示着后人:奋发图强,勿忘国耻!
诺门罕战役结束后,关东军对苏蒙仍然保持高度戒备状态。认识到中蒙边界的阿尔山、白狼、五岔沟直至吐列毛都一线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日本关东军派107 师团进驻兴安南地区,主要部署在伊尔施、阿尔山、白狼、五岔沟、西口、索伦、好仁、德伯斯、察尔森等地,师团司令部设在五岔沟。早在诺门罕战争之前,日本关东军为防御并伺机进攻苏联,已经在中国东北边境设立海拉尔、黑龙江省东宁等一系列军事要塞。诺门罕战争之后,开始在阿尔山、五岔沟一线修筑军事要塞。
阿尔山要塞沿中蒙边境各主要山岭制高点上修筑,纵深10-40公里。在山岭主峰上建有钢筋混凝土的掩蔽部、碉堡、观测所、地下通道、交通壕、营房,在就近的山沟建有弹药库。
阿尔山市区东边山坡,过去被当地人称作“老上坎”的地方,至今还矗立着一个高高的水泥大烟囱。烟囱下曾经建有砖木结构房屋,是日本人的野战医院。诺门罕战场下来的伤兵主要在这里救治。苏联宣战,医院撤离,日军企图凭要塞拼死一搏,对着大烟囱试炮,把烟囱中部轰出一个大窟窿。窟窿至今犹存,成为日本侵华的罪恶标记。
白阿铁路南兴安隧道竣工后,日军在东西两个出口各修建了一个用来守护隧道的堡垒。堡垒建筑面积600 余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三层,里面有发电室、弹药库、宿舍、卫生间、仓库、浴池等。堡垒四面设有100 余个射击孔,在隧道出口和公路旁,建有碉堡,山上山下火力交叉配置,形成了完备的防护体系。
五岔沟要塞是日本关东军西南部的主要阵地,可驻步兵9 个大队,炮兵4 个大队。同时在各山岭主峰上建有大量碉堡、仓库、掩蔽部、指挥所、野战工事、兵营等军事设施,在五岔沟东南2 公里山脚下,于1940 年一1945 年间修建两个飞机场,九个飞机堡(小型战机库)。每个飞机堡旁都建有一个小型弹药库。飞机场长近800 米,宽1200米,至今仍很坚固、光滑。飞机堡状如半个馒头,高5 米多,宽12 米,长24 米。九个飞机堡由东到西,一字形排列,至今大多完好。